媒体调查称超7成人支持教育部严惩论文作假

2012年09月11日04:39  中国青年报

  原标题:73.9%受访者支持教育部严惩论文作假

  不久前,教育部公布《关于对学位论文作假行为的暂行处理办法(征求意见稿)》,并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。该《办法》规定,论文作假者,学位将被取消,3年内不得再申请学位。指导教师将视情况获暂停招生、取消指导资格直至解聘处理。此举被不少网友称为“史上最严论文抄袭处罚政策”。

  近日,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,对2375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,58.2%的人关注此次教育部对论文作假处理征求意见。受访者中,70后占34.4%,80后占32.3%;67.6%的人是已毕业的大学生。

  85.9%的人直言当前学位论文作假问题严重

  北京市某高校硕士生刘卿云坦言,现在很多学位论文,特别是本科和硕士阶段的学位论文,或多或少都有抄袭痕迹。“很多人觉得,大家都在抄,自己不搞点小动作,太吃亏了。于是,抄袭成为一种‘时尚’,没人会因抄袭感到蒙羞。”

  刘卿云认为,论文作假之风盛行,不仅使高校不正之风愈演愈烈,也极大地败坏了社会公平和诚信风气。“不以作假为耻的人,如何值得信赖?不以作假为耻的社会,怎能进步?”

  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副院长、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彭菊华感叹,现在不少学生对待学术的态度越来越不严肃,只想捞文凭。于是各种作假现象盛行,出现很多“真的假文凭”和“假的真文凭”。

  调查中,85.9%的人直言当前学位论文作假问题严重。73.9%的人“支持”教育部出台的《办法》,严惩论文作假者。

 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、考试研究中心副主任郑若玲指出,学位论文造假现象越来越多,与整个社会大环境有关。首先,对作假者惩处不严,使得论文造假成本低、收益大。其次,一些社会精英、公众人物,包括一些高校教师,也存在论文造假行为,这给整个社会起到了不良示范作用。另外,整个学术氛围比较浮躁,大家更喜欢以就业率评判高校,而对道德和学术的关注相对较少。同时,我们对学术人才的评价考核体系存在问题,唯论文数量是举,忽视质量。相关部门和高校对学位论文的把关意识不够强,使得钻空子的人越来越多。

  “值得注意的是,自1998年高校扩招以来,研究生招生人数大幅上涨,师生比例严重失衡,很多导师要忙于项目,又要带过多的研究生,很难把精力放在考究学生是否存在学术不端上。”郑若玲说。

  对于当前学位论文作假现象普遍的原因,64.0%的人首选“严惩论文作假的制度不完善、难落实”;59.0%的人将原因归结为当前高校重就业而轻学术;57.4%的人认为原因是“导师不导”现象严重;49.1%的人感觉原因出在人们对论文作假行为包庇纵容。

  此外,42.4%的人觉得原因是部分学生个人缺乏自律;38.4%的人选择“就业压力大,学生写论文时间少”;33.8%的人认为问题在于用人单位重实践而轻学术。

  “学术不端现象普遍,高校导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。”武汉市某高校在校硕士生钟林傅认为,学位论文的策划、写作过程,应该是一种师生互动的过程。而当前“导师不导”现象普遍,一些导师忙着拉项目、搞兼职,哪有精力指导学生做论文,更没时间对论文是否掺水加以辨识,只是“催租逼债式”地让学生交论文完成任务。一些导师对于学生的造假行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这相当于变相鼓励学生抄袭。

  彭菊华也认为,当前“导师不导”现象普遍。实际上,学生做论文,不光可以展示学术成果,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写作论文,提高和整合专业技能,这也是学生的一堂德育课,教会他们尊重科学、实事求是、尊师重道。

  郑若玲指出,导师有责任监督和督促学生,对学术负责。如果导师尽心尽责,会大大减少学生论文作假的可能性。不过,如果导师负完全的连带责任,还是有些过于严厉。毕竟导师不是万能的,不一定都有水平分辨论文真伪、是否作假。

  89.2%的人认为公众人物的论文如有作假之嫌也应重新审议

  教育部公布的《办法》在赢得一片叫好声的同时,也引起不少人对实施情况的担忧。

  民意中国网一名河南网友坦言,仅凭教育部门的努力很难有效遏制论文作假的泛滥。比如,论文代写行为就很难取证,毕竟买卖双方都会从自身利益考虑不会公开此事。“论文剽窃”行为也存在缺陷,现在相对权威的检测软件CNKI,近来也被爆出存在漏洞。

  要遏制论文造假行为还应做些什么?调查中,66.9%的人认为,首先要建立个人信用档案,让作假行为影响其一生;58.7%的人建议对论文作假行为进行公开处理,不能仅是内部处理和通报;52.3%的人希望对高校的考核应将其学生就业情况和学术能力等同视之;45.9%的人建议减少高校对论文作假的自由裁量。

 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近期撰文指出,希望教育部在听取意见修订办法时,应针对论文作假的不同情形,明确处理意见,减少高校的自由裁量,防止高校对学术不端的“掩护”。同时,要强调对论文作假进行公开处理,不能仅仅是内部处理和通报,这直接关系到调查、处理的公正。

  彭菊华告诉记者,在一些国家和地区,对于学术论文的标准,都有严格的刚性指标。比如,完成一篇论文必须读多少书,用多少参考资料,要涉及哪些领域等。而我们缺乏这一严格标准,显得过于模糊。我们要从捍卫知识科学和国家形象的高度,来对待论文作假问题。

  彭菊华建议对在职攻读硕士、博士的人员加强管理、严格把关。如今,论文作假现象在在职攻读人员中非常普遍,脱产研究生都要2~3年完成学业,在职人员应该延长到5~6年才算正常。此外,光依赖“反抄袭软件”考核论文是否作假还远远不够。在论文答辩环节,要做到社会化,多组织社会公开答辩,特别是博士论文,要让更多有学术水平的行家、老师参与答辩,并实施一票否决制。对于网上叫卖论文和论文代写行为,还应加大惩罚力度,甚至立法让这种行为入刑。

  郑若玲认为,防止学位论文作假现象泛滥,还应跟进一系列办法措施。比如,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人才评价标准和学术评价机制。就像曹雪芹一辈子写一本《红楼梦》就奠定了他文学大师的地位那样,我们需要建立一种环境,让做学术的人,能安下心来不急不躁地做大学问。毕竟,一个人通过胡拼乱揍、复制粘贴,即使一年写出五六十篇论文来,也没什么实际价值。

  彭菊华认为,随着时代的变化,学位论文形式也该不拘一格,可以更多元一些,实验报告、调查报告、一部不错的创作作品,其实都可以视为毕业论文。一味要求所有学生写模板化的论文,很难发挥一些学生的长处。

  此外,有网友指出,公众人物,包括官员和教授的论文,如果有作假之嫌,也有必要重新进行审议。比如,“最年轻市长”周森锋曾被质疑论文作假,但处理结果一直没公布。教育部发布的“意见稿”提出要追溯问责,他们就应与在校生的论文作假一视同仁。

  本次民调中,89.2%的人认为,公众人物包括官员和教授的论文如有作假之嫌,也有必要重新审议,直至取消其学位,从而重塑整个社会的学术道德之风。

(编辑:SN056)
分享到:
  • 新闻日本政府拟今日签订“购钓鱼岛”合同
  • 体育热身赛-国足0-8惨败巴西 内马尔帽子戏法
  • 娱乐张柏芝三点式与谢霆锋度假 复合在望(图)
  • 财经汽柴油价今起每吨上调550元和540元
  • 科技美计划造星际飞船 宇航员有去无回
  • 博客教授:黄金大米是骗局 教你分辨劣质海参
  • 读书日本人对中国的偏见和积怨究竟有多深
  • 教育女孩出国留学盼7年 国外生活7天后回家
  • 育儿失独母亲:支柱没了 你支持丈夫陪产吗
  • 健康产科主任揭秘剖腹产 转基因大米试验内幕
  • 女性时装周上的中国超模 一周女星最差穿衣
  • 尚品真假难辨的大陆米其林餐厅 走近赵薇酒庄
  • 星座测试恋爱潜规则 星座首页改版
  • 收藏拍行春拍成交额减半 龙年纪念币行情跌宕
  •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
  • 穆巴拉克病重
  • 朝鲜将发射卫星
  • 印尼8.5级地震
  •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
  • 香港特首选举
  • 2012年全国两会
  •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
    1. 1监控拍下宝马车与客车斗气致翻转撞护栏
    2. 2周克华被击毙处成景点 游客倒地装死
    3. 3实拍狙击手开枪击中点燃蜡烛火苗根部
    4. 4男子下车买馄饨一分钟不到百万豪车被偷
    5. 5美国一女子梦游下河游泳在河中惊醒
    6. 6女子突然从屋顶掉入饭店厨房 疑为躲扫黄
    7. 7实拍小男孩对女贼一通暴打 引发网友争议
    8. 8日本逮捕香港保钓船上全部14名保钓人士
    9. 9陕西安监局长杨达才再被曝爱戴手镯
    10. 10实拍22名乘客未系安全带车祸瞬间被撞飞

  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┊Copyright © 1996-2012 SINA Corporation, All Rights Reserved

   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